我剛開始讀的時候,一看到『向量』,原本什麼都不知道,
後來在上物理時,又似乎再次看見了『向量』,
但是這次多了『具有方向與量值的關係』,還有我大概了解到它的出現,
是來自於和純量(只有數量的大小關係)比較而來,
後來上數學『向量的合成與分解』單元,
才稍微懂得一點概念:從符號“→”知道起點、終點之間運動的位移變!
簡單的向量加減,我還可以應付,但一看完題目給的線索和欲求得的問題後,卻無能馬上立即地知道我該用哪一個以前學過的方法、公式來解題,
也許是我不解題意,我總覺得數學這科難以應對!
也許是我不想背一大堆公式,我曾自不量力地認為自己只要能夠理解它,
那就算沒背公式,自然而然也就可通,但實際上我懂得太少,
看到書上一些舉例,都知道是取自生活中,
但就是沒有進一步真正地去悟懂真理!

 

現代科學之父艾薩克‧牛頓Sir Isaac Newton):

「如果我比笛卡兒等人看得遠些,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而已。」
牛頓的物理學指導我們科學發展長達兩百多年,在二十世紀以前,人們以為牛頓的學說已經是物理學的頂峰,一切物理學的疑難都可以在他的學說中找到答案。但是,他的經典力學最後仍然被愛因斯坦的「相對論」修正了,現在物理學的發展也已經完全超越了他的學說內容;但是,牛頓提供了建立科學所需要的定哩,促成了現代科學的誕生!
「我不知道我呈現了什麼給這世界;但就我個人而言,我覺得我只是一個在海邊玩耍的孩童,把自己投入比平常所見更漂亮的貝殼與平滑的石子而已,但展現在我面前的是一片尚未被發掘的真理的海洋。」

許多書上都說,牛頓被掉下來的蘋果打中,所以才發現了「萬有引力」,這個故事恐怕只是一個傳說,未必是真的,事實上,萬有引力的概念早就有人發現並且提出來了。跟牛頓同時期的一些科學家,都曾經想要證明萬有引力的存在,可是,只有牛頓利用數學原理,證明萬有引力適用於一切物體,而且證明了地球上的重力與物體間的引力本質相同。從牛頓所確立的萬有引力之後,科學家可以輕易的解釋歲差、視差、潮汐、地球的形狀及彗星的運動等問題,甚至能推算出海王星的存在。

牛頓出生在英國一個叫做烏爾索坡的偏僻村落,那年是西元1642年,由於早產,從小就衰弱多病,沒有人寄望他能順利長大,但是他卻奇蹟似的存活下來。在他出生前,父親就過世了,母親在他3歲的時後改嫁。

他小時候被外婆撫養長大,個性有點孤僻、內向、害羞。在學校的成績並不優秀,可是對於一切他不明白的事物都很感興趣,並且會不厭其煩的動手去做實驗,同時很有木刻模型及機械方面的天份,他還發明了水鐘、風車及燈籠等東西,可以說是一個『少年發明家』喔!

18歲時進入劍橋大學就讀23歲從劍橋大學畢業後,當時由於黑死病蔓延,便躲回家鄉。在家鄉的這兩年(2325歲)是他這一生創造力最顛峰的時期,那段期間,製造出堪稱當時最完美的望遠鏡,也奠定了他一生中三大發現-『萬有引力』、『光學』及『微積分』的重要基礎。

黑死病流行過後,牛頓重回劍橋大學。第二年,他的老師巴勞退休,牛頓接任數學講座教授的遺缺,正式成為劍橋大學的教授。

牛頓1684年跟他的好朋友哈雷解釋(後來算出哈雷彗星的週期,並以他的名字命名彗星的科學家)如何用數學的方法,計算出行星的運動和橢圓形軌道。哈雷覺得牛頓的研究是很大的突破,馬上勸他將研究的原理公告世人,後來出版成為一本書,這本書就是《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》,是科學史上空前偉大的著作,對自然科學和哲學都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。在這本書內,牛頓提出並定義了一系列奠定力學基礎的基本概念,例如:質量、慣性、力與向心力、絕對時間、絕對空間等。在這裏牛頓的經典力學還包括了天體力學的理論,研究行星的運動,月球的運動,潮汐,歲差和彗星的運動等。當然,最主要還是牛頓三大運動定律1703年,當選為英國皇家學會的主席,這個職務一直擔任到他逝世為止。1704年,他出了一本叫做《光學:光的折射、反射、繞射和顏色》的書,這本書一出來,使他在科學界的地位更加崇高。1705年,他受封為英國的爵士,是第一個因為學術成就而獲得這種頭銜的科學家。有很長一段時間牛頓對物理不感興趣,反而很喜歡研究化學和煉金術,但是都沒有公佈自己的化學實驗目的和結果。此外,牛頓也探討宗教事物,有許多關於宗教的作品,在他死後彙集出版。牛頓逝世於1727年,享年83歲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(牛頓生平事蹟資料採自網路)
驚世理由:『我就是妳,妳就是我,我就是你,你就是他;我就是妳()就是他,我們大家的本心都是相同的!』

 
 重修原因:

從前上課因為不懂,雖然老師盡其可能的講解了所有的題目,可是因為自己心念認為老師講的很詳細,可我有看卻沒有懂,遇到不會就亂了陣腳,因此怠惰荒蕪了一段日子,得過且過,選擇題胡亂猜寫,甚至填充題不是亂寫就是直接空白著,真正會算而且正確無誤的少之又少,造成今日

成績不及格、學分不足夠!

數學(邏輯、計算、思考…等)眾多能力不足以及不知道什麼時候該用什麼方法!

    改進方法:
意識心的態度要轉化成積極,重新讀課本的概念意義,把基本的弄懂,再來就是多演算題目,把簡明易懂的部分讀熟、算熟,再一步步地把艱澀難懂的部分多問朋友、老師,把不懂的東西盡量讀懂讀熟:(能讀多少就多少,能補救多少算多少),上課聽老師的解題、作筆記,回家做以前的參考書籍及複習講義!

arrow
arrow

    小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